|
当“集邮周”遇上奥运会,当“集邮周”遇上生肖鸡票,当“集邮周”遇上七夕节……“2016集邮周”借势而为,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周——2016年8月5日至10日,集邮通过有针对性的6个主题日迸发出了“洪荒之力”。“集邮周”到底有多热闹,人们都是怎样看待它的,今年的尝试又带来怎样的启示?我们一起来看。 颜值有多高? 要说“集邮周”有多热闹,看看数据就知道。 为期6天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举办了1100余场集邮活动,新闻媒体发布相关报道超过1000篇,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均对“集邮周”活动发布相关报道,腾讯、新浪、凤凰等新媒体平台也纷纷加入“集邮周”的宣传与活动发布中。仅本报对本次“集邮周”的报道就有4个整版。 6个主题日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“乐邮丁酉”主题日,当天的《丁酉年》特种邮票印刷开机仪式腾讯直播吸引了11.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,截至目前,视频点播人数已接近39万人次。这在全民关注奥运会的时间段,也是非常亮眼的关注度了,可见集邮的影响力。 最能体现“集邮周”回馈邮迷主旨的还是收官主题日——“全民邮玩”。各地组织邮票设计师、雕刻印刷专家、资深邮票集藏专家举办各类讲座、沙龙等活动,为邮迷搭建互相交流、分享经验的平台。当天全国的活动超过400场,占全部6天活动的近一半。 内蒙古自治区组织了资深邮迷交流活动,邀请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与会员畅谈集邮发展、分享集邮文化;吉林省长春市集邮协会走进湖东社区,真诚为会员服务;福建省漳州市别出心裁地举办了“我与我的‘集邮周’”集邮者自拍像活动,并针对自拍像组织线上投票,短短一个小时就收到了1000多张选票;江西省抚州市发挥贤乡名人效应举办邮展;陕西省延安市举办长征胜利80周年集邮展览;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办邮票、封片等收藏品拍卖活动,同时开展“跳蚤市场”淘宝活动等。 而“集邮周”期间,充分利用的网络元素还不只体现在腾讯视频网络直播上。中国集邮网厅通过线上、线下会员认证,有10余万珍稀邮品通过各种活动及抽奖形式回馈到邮迷手中,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获点赞1万人次,“不二情书”线上活动发布一天的点击人数就超过2万人次,在网厅参与大转盘抽奖的有85万人次。“集邮周”期间,中国集邮微信服务号粉丝增加27264人,订阅号粉丝增加5230人。 首届“集邮周”在全国各级集邮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在近百万集邮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下,形成了一场集邮嘉年华。正如杨利民会长所说:“什么是集邮普及?活动就是最好的普及。” 大家怎么看? 值得一提的是,由邮迷、志愿者组成的集邮骨干队伍在集邮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邮迷们利用自己的力量,在邮政企业的协调下,组织人员、租用场地,通过这些机会聚集在一起,分享彼此的集邮故事,交换手中珍稀的邮品,以达到资源共享、经验分享的目的,集邮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真实的体现。 网友“可可666”在他的博客里晒出了上海、黑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广东、安徽、江苏等全国各地邮友寄来的《2016集邮周》首日实寄邮品。一件件精心准备的邮品,体现了邮迷对集邮的热情,也体现了邮迷之间通过集邮产生的深深情谊。 网友“V3梁效”则在论坛里跟大家聊起来:“今天是‘集邮周’的最后一天,也是系列活动中最精彩的一幕,所以一大早活动现场就已人山人海了。好不容易挤进人群,为的就是加盖纪念戳,总算如愿以偿。” “首届‘集邮周’让许多集邮爱好者有了过节的感觉,这让我们对于明年的‘集邮周’更多了一份期待。”长期关注集邮的资深媒体人方翔点出了“集邮周”对于集邮爱好者的意义。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、全国集邮联会士李近朱也有同样的看法:“民间集邮组织和普通集邮者是首届‘集邮周’的生力军。不少参与活动的集邮者认为,这是为集邮也是为集邮者搭建的一个平台。不在于有多少邮品的发行和售卖,而在于在这6天里,集邮者欢聚一堂,沟通交流,聚首畅谈。” 当然,“集邮周”的目的不只是让“老邮迷”聚会,更是要吸引和培养“小邮迷”。杨利民会长在与呼和浩特集邮爱好者交流时特别强调,青少年集邮是中国集邮的希望所在,现在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,需要老年集邮者传、帮、带。 8月5日,广东省江门一中集邮协会组织会员参观“畅邮奥运”集邮藏品展览。同学们认真看着展品,饶有兴趣地交谈,还不时用手机拍下自己心仪的邮品。江门一中集邮协会会长高兴地表示,本次展览增进了同学们对奥运历史的了解,使大家以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强”的奥运精神启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,力攀高峰,永不言弃。 在对青少年集邮队伍的培育中,亲子牌成为广泛使用的制胜武器。江苏徐州、南通、常州、苏州等多地均通过亲子游戏,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位对集邮的集体参与。“以老带新”“全家上阵”等做法,让集邮成为增强亲子关系、促进家庭和睦的重要纽带。 以后怎样玩? 6天的热闹过后,重归平静,“集邮周”到底带给我们什么?是集邮者越来越高的忠诚度,还是越来越多的粉丝?是经济效益,还是社会效益?抑或都有。 从媒体的角度看,“集邮周”实际上是搭建了一个平台,一个集邮者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,一个老年、少年、一家人可以进行互动的平台,一个各地齐上阵积极办活动的平台,一个集邮不再局限于集邮者、集邮文化不断拓展外延的平台。用现在流行的“平台经济”来形容“集邮周”并不为过。 北京市邮票公司总经理梁洪涛告诉记者,这次“集邮周”活动,北京邮政所有经营单位组织策划了形式丰富的活动143场,3万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。新疆区集邮局副局长阮莉则特别推荐了塔城地区分公司开展的“方寸之花 乌苏绽放”2016新疆乌苏啤酒节集邮展览活动。 这次由顶层设计的“集邮周”活动真正成为各地的主场,各地邮政不仅自觉地将集邮文化与奥运文化、生肖文化、节日文化结合起来,还积极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集邮文化中,让集邮更服水土。这是“集邮周”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。 至于今后的“集邮周”应该怎样办,大多数受访者都提到了增强互动性。 “希望下一届‘集邮周’的邮资明信片可以出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省版片,各省级邮政通过集邮网厅供集邮爱好者实寄参与,增强互动性和实寄收藏效用。”梁洪涛说。 方翔则认为,在人们的交流手段越来越多,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的当下,“集邮周”活动也需要培养“网红”。“就拿今年的活动来说,韩美林设计的生肖鸡票被许多网友刷屏,特别是许多不爱好集邮的人也会关注,这就提醒邮政企业,集邮是不是也可以更多地通过网络来扩大影响?综观世界各国邮政发行的邮票,越来越多地加入二维码等技术,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呈现,在‘集邮周’活动中,我们是否也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元素?特别是在整体的活动策划中,让更多的集邮爱好者来参与设计,他们想看到什么样的名人,希望发行怎样的邮品,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征集到”。 “开机仪式现场效果不错,就是互动略少,如果现场崔永元能看到用户评论反馈就更好了。”腾讯新闻视频编辑黄日新关注的也是集邮活动的互动性。 在李近朱看来,除了增强互动性之外,“集邮周”的设置还要有相对全面的设计与策划。比如,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,“集邮周”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标志,就是要有系列、规范、带有集邮特点的邮品,以后都是邮资片系列,还是出邮票?有关部门需要统筹策划好。“集邮周”的主题词也要有科学严谨的策划。另外,8月初南北方正值酷暑,政府号召抗洪防汛,学校正在放假,邮票也不宜在湿潮之季拿出翻检,所以,不少人建议今后的“集邮周”应在气候适宜时节举办。 “集邮周”来了,“集邮周”又走了,匆匆而过,却留下满眼绚烂。这绚烂值得我们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回味、去吸收,转而化为明年更加灿烂地绽放。让我们共同期待更精彩的“集邮周”朝我们走来。 首届“集邮周”以“中国梦,集邮情”为主题,设立的畅游奥运(集邮与奥运)、老邮所乐(集邮与老年)、少邮所学(集邮与少年)、乐邮丁酉(集邮与生肖)、爱邮所期(集邮与爱情)和全民邮玩(集邮会员日)6个主题日,串起“集邮周”的无限精彩。 本版摄影:杨曼漪 杨晓凤 彭岩 张旭 |